如今,在社會經濟高速運轉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經營發展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增多。因此,為對企業真實經營狀況進行了解、把握,及時發現企業的內部控制缺陷,并規范企業的不良經濟行為,很多企業都會適時開展外部審計。那么,在什么情況下企業需要外部審計?具體來說,這些情形主要包括:
1、年報審計。年報審計即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依法接受委托,按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對被審計單位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實施必要的審計,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對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發表審計意見。一般在一個經營年度終了后進行。
2、外匯年檢審計。外匯年檢審計是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外匯收支情況的編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外匯管理規定及審查企業審查企業在外匯收支方面是否遵守外匯管理規定發布審計意見。是專門對企事業單位外匯收支情況、賬戶使用情況、外匯法規遵循情況進行的審核,并將相關審計意見提供給外匯管理局。
3、工商年檢審計。工商年檢審計是指內資企業在每年工商年檢前,需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并出具工商年檢審計報告。如今,企業工商年檢已變更為工商年報公示,因此,為確保工商年報填報信息的準確性,企業也會適時推進該項審計工作開展。
4、凈資產審計。凈資產審計通常和資產評估一起做,因為凈資產是企業資產類別的其中之一,凈資產評估就是對企業可以自由支配的資產進行審計與核實。此類審計報告一般用于企業資產清算、銀行賬戶解封等事務上。
5、破產清算審計。清算審計是指企業由于各種原因終止,對其清算期間的債權債務清償情況,資產變現情況, 清算期間的收益、損失,費用支出情況及清算截止日凈資產分配情況進行的審計,以確認清算企業是否合法、公開、公正進行全部清算活動,對清算結果發表合法、公允的審計意見。
6、財務收支審計。財務收支審計是由獨立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依照國家的有關法規、法令、制度和有關會計理論、原則,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賬目、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及其已發生的財務收支活動進行審查和評價,以確定是否真實、正確、合規、合法和有效,并作出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
7、經濟效益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的主要對象是生產經營活動和財政經濟活動能取得的經濟效果或效率,它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果、基本建設效果和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效果的審查,評價經濟效益的高低,經營情況的好壞,并進一步發掘提高經濟效益的潛力和途徑。
以上為常見的外部審計類型以及適用情形說明??梢哉f,企業在經營期間如若遇到上述情況,便有必要依據自身需求或有關部門需要,專業、有序推進外部審計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