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社會經濟中,內部審計主要是指由部門、單位內部的專職審計人員進行的審計,目的在于幫助企業管理人員實現更有效的管理。如今,為確保企業實現更加規范、有序經營發展,很多專門設置審計部門的企業,都十分重視該項審計工作。那么,內部審計包括哪些內容?又有哪些作用呢?在本文中,我們將帶領大家對此進行詳細了解。
1、內部審計的內容
通常情況下,內部審計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由于合理有效地財務內部控制措施能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條件。所以,內部審計需審查企業在財務制度方面是否完善合理、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企業文化是否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以及企業相應的制度在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能否得到有效的相互制約等。
(2)檢查公司費用發生的合理性。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開展內部審計時關注具體費用支出是否符合企業相關的標準流程,是否超過預定的預算,費用的支出是否是剛需,費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合法、合規,批示流程是否符合規范等。
(3)審查財務人員業務的合規性。財務人員業務是否合規關乎到企業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性。所以,在該環節,審計人員需重點關注:A、企業內部數據是否真實可靠;B、企業資產核算是否健全;C、會計、財務和其他控制職能是否健全和充分;D、內部核算流程是否規范等等。
(4)進行風險評估。該項內容主要是對企業風險控制目的設置的合理性、對可控范圍內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性檢測,對項目的有效性進行分析,以降低企業風險,提出相應地科學性應對策略。
2、內部審計的作用
具體來說,企業開展內部審計的作用主要有:
(1)預防保護作用。即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提高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性,強化單位內部管理控制制度。
(2)服務促進作用。即通過內部審計開展,可幫助企業改善管理、挖掘潛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3)評價鑒證作用。內部審計可對各部門活動作出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和意見,從而起到評價和鑒證作用。
以上為內部審計包括的內容以及內部審計作用的相關介紹,廣大企業如若對此不夠了解,可對文中內容作具體把握!